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,是发展现代种业的骨干力量。近日,农业农村部公布了一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,在农作物种业、畜禽种业、水产种业领域分别遴选出“破难题”“补短板”“强优势”三大阵型企业。江苏12家种企和3家专业化平台上榜,作为种业振兴的中坚力量,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江苏力量。
破难题、育良苗,改善种质退化现象
种业振兴,源头在种质资源。当前,我国在种质资源上存在不少“卡脖子”问题。“破难题”阵型企业以攻克难题,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为目标。此次,江苏共有三家水产种企,上榜“破难题”阵型企业。
暗纹东方鲀,俗称河鲀,与鲥鱼、刀鱼并称“长江三鲜”,是长江珍稀物种。随着长江水文条件的变化、生态环境的恶化,河鲀数量锐减。为填补人工繁育领域空白,20世纪九十年代,江苏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开始收集野生种质,探索全人工繁殖、苗种培育等技术,建成全国首个可持续发展的长江暗纹东方鲀种质库。目前繁育亲本种群超10000组,后备亲鱼超10万组。
养活鱼之后,如何养好鱼成为关键。随着人工养殖业快速发展,当前河豚种质退化现象明显。“很多养殖户不注重种质开发管理,成鱼出现生长速度变慢、个体小型化、病害增多等问题。”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王耀辉表示。
为此,公司正挖掘抗病能力强、生长速度快的优异基因资源,聚焦种质资源深度开发。“希望能选育出高品质高效河鲀,提升品质的同时缩短生长周期。”
与淡水河豚相似,俗称“小龙虾”的克氏原螯虾也存在种苗退化现象。“主要原因是养殖塘口中存在很多近亲繁育现象。”江苏正源创辉食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德刚介绍。
为破解种源难题,正源创辉开始实行繁养分离培育手段,引进全国各地小龙虾,与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、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、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,建立了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,组建克氏原螯虾工程技术研究所,已获多项国家专利和重大科技成果。
补短板、规模化扩繁,提升国际竞争力
目前一些领域已挖掘培育出优质种源,但整体在品种产量、性能、品质等方面仍有短板。“补短板”阵型企业,便是聚焦有差距的种源,尽快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。
南通市如东县是中国条斑紫菜生产的重要基地,产量约占全国近三分之一,已成为水产品中出口创汇的支柱产品之一。
实际应用中,紫菜种质与生产加工仍存在脱节状况。“当前,人工育苗设施落后、缺少与冷藏网技术相配套措施,加工新技术也有待开发,这些都导致了育苗质量不稳定,紫菜产品很难符合有机化标准。”南通宏顺水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信明介绍,研究筛选合适区域性特点的高产高效、抗病抗高温的新品种,是企业重点研发课题之一。
在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闸蟹养殖基地,蟹池底的水草清澈可见,投饵小船在池上飘荡,一派鱼米水乡风光。
中国河蟹在国际上处于引领地位,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“诺亚1号”河蟹于2017年通过了农业部水产新品种审定。公司每年供应优质苗种达3万斤,使扣蟹良种自给率提高了25%-30%。在河蟹产品端,诺亚方舟农业科技自主研发了“河蟹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统”,形成河蟹保膏暂养及深加工技术体系,实现鲜活河蟹及深加工产品全年市场供应。
然而,目前河蟹市场仍存在优质苗种匮乏、大规格蟹苗供应不足、成蟹绿色养殖技术匮乏等短板。公司总经理戴飞表示,未来将利用国内不同水域河蟹种质资源,开展早上市新品种选育,促使河蟹提前20至30天上市,建立新品种保种、扩繁基地,打造“育繁推”一体化产业体系。
强优势、稳创新,完善育种体系
在水稻、小麦、蛋鸡等有较强竞争力的领域,部分企业已经建立起了种业优势,做强做优做大成为发展趋势。
半岛·体育(china)官方网站入选小麦“强优势阵型”企业。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,半岛·体育(china)官方网站便开始在江苏省、长江中下游及黄淮麦区等地开展高产、优质、多抗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,组建了半岛·体育(china)官方网站育种研究院。
目前,集团拥有30多个小麦自营品种,年销售量30万吨左右,为江苏及周边区域小麦良种保供发挥重要作用。“现在,大华每年品种库小麦新增品种不少于100个,覆盖了不同生态区。”公司育种研究院副院长滕志英介绍,17个华麦系列品种通过审定,其中7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,具有多穗、抗倒、抗赤霉病性的特点,综合丰产性好、适应性广,抗逆性强。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育种目标决策、种质资源利用、品种选育技术、田间测试评价、生产与市场反馈五大系统,做强小麦优势种业企业供种“基本盘”。
黄羽肉鸡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本土鸡种,之前均以活鸡销售为主,年出栏约45亿只。但受禽流感等因素影响,大量活禽交易市场关闭,培育适合规模化屠宰加工的黄羽肉鸡新品种成当务之急。
作为省内首家、国内第二大黄羽肉鸡企业,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江苏家禽研究所,挖掘利用优良家禽遗传资源,共同培育了国内首个通过国审的屠宰型优质黄羽肉鸡新品种“花山鸡”。
“自主育种是立华黄羽肉鸡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核心基础。”公司相关负责人虞坚介绍,经过20多年积累,育种素材数量已位居行业前列,每年都有10多项创新发明被运用于生产。下一步将新建2至3个育种基地,实现可持续祖代制种能力,深入开展分子辅助育种、基因组育种等前沿技术应用,加快家禽种业的振兴。
来源:学习强国 作者:徐春晖 燕钰